普洱茶是性溫還是性寒?
很多剛開始喝普洱茶的朋友,常常對自己適合喝生茶還是熟茶,是喝新茶還是老茶一籌莫展。而在接受推薦時,得知茶葉也有溫性、平性和寒性的區分,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茶——似乎明白了,卻又更糊涂了。比如怎樣區分茶葉的涼熱屬性,經常就會彎彎繞繞的讓人頭大。
【云南正源陶茶】教您如何區分普洱茶的寒性、平性和溫性?
中國人對于養生的講究,自古以來即盛行不息。甚至對于日常食物,也按照養生理論將其分門別類。食物的寒熱“四性理論”,就是古時人們對于食物對正常狀態下的人體影響的一種歸納總結。比如苦瓜性寒、綠豆性涼,可清熱、瀉火;生姜性熱、羊肉性溫,有散寒、補陽氣的作用。這種歸納總結,是一種樸素的唯物論,來自于人體的本能體驗。簡單來說,在合理食用的前提下,如果吃了一種食物以后,身體產生發熱、溫暖、出汗等一系列屬于“熱”的反應,則認為其屬于熱性,相反則是涼性。我認為,在普洱茶的寒溫性狀方面,不能籠統的說普洱性溫或者性寒!這是不專業也是不科學的提法!而茶葉的寒熱理論,本來其理論基礎較弱,大都來自中醫理論和人的自身個體感受不同而論。
客觀來講目前尚未有科學實踐和科學論著來講明茶葉的寒性、平性和溫性。但是一直都有這么個說法,而喝茶的人也會有這方面的體驗。關于茶葉性味的說明,最有名的應該是出自陸羽《茶經》的“茶之為用,味至寒?!辈贿^,在《茶經》創作的時候,還只有綠茶!所以不能用于判斷綠茶之外其他茶類的茶性。
其次,中國六大茶類的分類是根據制法與品質的系統性和加工中的內質主要變化,尤其是多酚類物質氧化程度的不同而來的,也即通常所說的“發酵程度”。
比如,轉化良好的老生茶以及樹齡極老的古樹生茶和經過了“發酵”工藝的普洱熟茶,具有強收斂性,多類有益菌類和茶蛋白,氧化聚合形成茶黃素、茶紅素與茶褐素等,茶湯顏色隨之加深,湯感變得更加醇和滑潤,茶性變得溫和。普洱熟茶的核心工藝是“渥堆”,發酵程度高;茶味醇和,茶性溫和。良好的老生茶的核心工藝是“自然后發酵轉化”,多酚類化合物的氧化程度很高;花香、蜜香醇厚,味甘性溫。樹齡老的古樹生茶即使是新茶,茶性也是非常平和甚至偏溫性的,一個很重要的體感特征就是喝到樹齡五百年以上的新制頭春生茶時身體會微微出汗發熱,請注意這里我特意加上頭春二字,因為春茶不經歷雨水天且育郁的一個冬天的能量營養物質豐富,這樣的古樹新茶也是溫性的~
臺地和小樹的生茶茶性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趨向微寒,核心工藝是“殺青”。新茶茶性更接近于綠茶;后期陳放半年以上茶性由寒轉平和。
那么怎樣選擇出適合自己的茶呢?我常有句話送給大家:因人而異,因時而擇,因茶而宜,因食而選,因地而當!茶性溫和的,適于寒冷季節,茶性寒涼的,適于暑熱時節;燥熱體質的人要喝涼性茶,虛寒體質型應該喝溫性茶;春天就要喝春茶猶如吃時令菜肴,夏天飲生茶清熱解暑,秋天泡老生溫潤除燥,冬天喝熟茶暖胃溫體;等等。還有,吃素的人適合常年喝熟普和十年老生普,吃葷的人適合四季搭配飲不同的普洱茶,煙酒過剩的人適合常年喝生茶!再有,到了我家云南要喝【云南正源陶茶】生茶,到了四川要喝熟茶,到了青海西藏要喝煮的生茶和老生茶!到了江南適合喝同綠茶性同的新鮮頭春生,到了東北適合喝熟茶和老生茶!等等~
其實,喝茶不能絕對,也沒有這么復雜。判斷一款茶是否適合自己,最準確、有效、快速的辦法,那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喝下去。
喝下去后用自己的身體來感受。就像大家都說沒有最好的茶,只有最適合的茶。嘗試了之后,發現喝著身體還蠻舒服的,那它就是最適合當下狀態中的你的。
比如對于辦公室一族來說,空調、暖氣開的溫度很高,空氣干燥,還會吃很多暖性、辛辣的食物,還有因出差工作而來的各種壓力……都容易導致人體上火,引發口干舌燥、咽喉腫痛、冒痘、牙痛等癥狀。飲用一點性質平和的老生茶或品質好的頭春古樹生茶,更舒服一點。我更倡導大家多喝多試,選擇自己喝著最舒服的,這樣才能更好地享受普洱茶!更好的為我所用,保持身體和皮膚的最佳狀態。比如像我老爸老徐同志一直喝普洱茶40多年了,62歲依舊年輕!